本周4部2年36部重映片生意能像批片一样

栏目:社会 来源:重庆新闻网 时间:2024-01-09

本周4部、2年36部!重映片生意能像“批片”一样红火吗?

文|魏建梅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重映,一直是电影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接轨暑期档的一个周,本周就一共有四部重映影片上映,分别是《小狗奶瓶》《老家新家》《那年八岁》《光影之战》。

相比于首映来说,重映抛去了影片的制片成本,只需要负责宣发、拷贝、版权(如果版权方有更改的话)等费用即可,看起来有点像“坐收渔翁之利”。这也不免让笔者将重映和“批片”这一进口影片新形式联系在一起。

而且从近年来看,有着重映经历的电影,其累计票房也都有着较为不错的成绩。仅拿2017年来说,国产电影TOP100中就有5部电影是重映的。但如果仔细分析,便可以发现,重映其实并不像表面看来红利满满。

那目前重映的市场现状到底如何?重映真的能使影片重新大赚一轮吗?或者,重映能成为下一个类似“批片”的商机吗?

「2年36部重映影片,动画片、文艺片、经典电影是重映的主力军」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今,国内一共有36部(包括本周目前已上映的3部)电影进行过重映。相关信息统计可见下表:

从上述图表也可以看到,重映电影的类型主要集中在动画片、文艺片和经典电影这三种类型上。

其中,动画电影就占据了11部。在序言中我们提到的2017年国产电影TOP10首批286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重点标准集中研究制定0中重映的5部电影,《麦兜响当当》《麦兜当当伴我心》《潜艇总动员之时光宝盒》《摩尔庄园2:海妖宝藏》《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也都是动画片。

影片重映的一大原因便是可以重新盈利一轮,这对于动画影片来说尤其如此。相比于其它类型影片来说,动画影片由于自身表现形式的一致性和受众定位的低龄化,其影片内容也没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动画片的重映就可以一定程度避免因时间变迁造成观众口味变化的问题,得到票房的二次盈利。

文艺片和经典影片也是重映电影较多的一类,但相较动画电影,这两种影片的重映除了盈利,还更倾向于单纯向观众提供再一次观赏优质影片的机会,甚至是贩卖情怀。在上表中,《钢的琴》《心迷宫》《冬》《山河故人》等8部电影都属于文艺片的范畴,《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英雄本色》便是经典的老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经典电影的重映有时还肩负着为新电影导流的作用。比如,去年《英雄本色》的重映就是为了当时即将上映的《追捕》《英雄本色2018》造势。再之前,87版《倩女幽魂》的上映也是为了配合刘亦菲版的《倩女幽魂》。

我们为您打造产品1流 除了国内,有很多优秀的国外影片也有在国内进行重映的案例,比如2012年在国内重映的《泰坦尼克号》3D版。时隔多年,《泰坦尼克号》依旧拿下了9亿多的票房,《大话西游》也收获接近2亿,这也足以看出经典电影的经久不衰,以及重映电影背后的红利。

而且,通过上表也可以看到,除了一些的确体量很小的影片,大部分重映影片的票房还是比较可观的,尤其是一些经典老电影的影片。那抛去重映的成本,这些重映电影究竟能在重映期拿下了多少票房,重映影片的“盈利真相”到底如何?

「仅修复成本就达百万,重映影片的盈利率是多少?」

要知道重映影片到底能否在重映期赚到钱,首先要清楚的是重映影片的成本是多少。

相较于首映影片来说,重映影片的成本会偏低一些。其中最主要的是省去了影片的制片费用。一般来说,重映影片的成本主要包括有影片修复、版权、拷贝、营销、发行几大费用。其中,影片修复和版权费是比较机动的两项费用。

影片修复即指在重映前对影片进行技术上的修复。这多适用于因年代久远导致影片有所损坏的老影片,像《倩女幽魂》《新龙门客栈》等影片在重映时都进行了相关修复工作。

此外,对影片进行重新配乐、混音,甚至进行3D转制,也是影片修复的一部分。像《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功夫3D》《一代宗师》等都曾在原有影片基础上进行了3D转制。

目前来看,除了对影片进行高标准的修复外(像2015年《功夫3D》的转制费用大约在2000万左右),大部分影片的修复成本都在500万以内,有的甚至低到200万左右。

再一个是版权费。版权费即指,重映电影的发行方付给电影原有版权所有者的费用。当然,如果影片前后上映的发行方是一致的,那就无所谓版权费一说了。版权费的具体价格也是视影片本身IP的大小而定,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最后是与首映相通的拷贝、营销和发行的费用。目前随着数字拷贝的普及,即使是原先的胶片电影,转化为数字电影进行院线放映也不会有很大的成本。

另外,像《大话西游》等有着高话题度和自带流量的影片,其宣发自然也会有着事半功倍的奇效,而原本就体量偏小的重映影片,其也鲜有开展大规模的宣发动作,大多都是近乎裸发状态。如此一来,重映电影的整个宣发费用也就自然不会太高。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重映影片跟首映影片一样,仍然要走国家审查程序,重新拿上映龙标,否则便没有上映资格。因此,总的来看,如果一部影片要重映,即使不修复,不付版权,其最低也要花费几十万的费用。

那重映影片到底能不能在重映期回本呢?

笔者根据上表所统计的从2017年到现在重映的影片票房数据发现,除了《大话西游》的重映票房达到亿级别外,其余都未过亿。其它表现较好的也大都以动画片为主,都在千万级别。而其余大部分影片的重映票房甚至还停留在几万甚至几千级别。这也足以看出,重映虽然有优势,但也并不是一个“稳收红利”的买卖。

「为什么重映?重映能成为下一个“批片”商机吗?」

先是买断版权,然后自主进行宣发操作,如果不考虑重映影片的修复成本,只单纯从版权购买,拷贝、宣发等角度来看,重映其实与近年来逐渐火爆的“批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当下批片市场的红利是显而易见的。《刺客信条》(1.6亿)、《血战钢锯岭》(4.25亿)、《你的名字。》(5.75亿)、《一条狗的使命》(6.06亿),《生化危机6:终章》更是在内地狂揽11亿票房,《爱乐之城》2.47亿的成绩也预估让引进方净赚200%。

但相比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批片来说,电影重映其实有着很多劣势,这也为处于重映期的影片加盖了天花板。

首先,电影的重映一般都与首映相隔一定的时间差,从上述表格也可以看到,间隔期长则几年,断则几个月也有。因此,除了主打情怀的经典电影外,其它早已在过去上映过的电影能否在当下继续发酵,并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助推票房上涨,是重映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

其次,重映的电影都是已经上映过的影片,有不少上也已经有了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想把观众拉近电影院本身也不是一件易事。

而且,从重映影片的类型来看,不管是动画片,还是文艺片,亦或是经典老电影,其受众都是偏小众化的,这样的重映影片定位自然也无法形成像批片,像《生化危机》这般有着强大受众覆盖面的阵势。

另外,重映电影有很多也都需要进行影片修复工作,甚至有不少片方为吸引眼球,进行3D转制,这也无形之中增加了重映的成本,加大票房回本难度。所以,总的来说,重映,怕是很难形成如批片一样的票房攻势。

显然,目前,一部影片如果没有强大的IP影响力和话题度,其在重映期便很难有大的票房并以此肯定水份对尼龙的润滑作用主要取决于尼龙薄表层的塑化回收。所以,现在想利用重映来盈利一轮的道路也越来越难走了。即便是对于很多不以票房为主要目标追求的文艺或经典老电影来说也是如此。

在以往,重映的存在或许能为大众提供了一场,再一次在大银幕观赏好电影的机会。但如今随着点映等一系列新的观影方式的出现,观众可以随时去电影院看自己喜欢的好电影了,重映,也变得越来越微乎其微。而关于重映的未来发展,恐怕也只能用“前途叵测”来概括了。

另外,犹如《英雄本色》重映为《英雄本色2017》预热一样,重映假若在宣发、版权上提供一系列的便利,或许很快就会成为一种宣发手段。